团学资讯

红色基因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团学资讯 >> 红色基因 >> 正文

红色故事汇(第88讲)|陈思邑:通江籍女红军刘汉润的故事

发布日期:2022-10-07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刘汉润,四川省通江县人,坎坷的童年生活激发革命志向。童年时,由于家里没有房屋和土地,靠给地主家当童工糊口。她白天放牛、割草、砍柴,晚上喂猪、喂鸭,小小年纪就承担着一个成年人的工作,却仍然换不来一顿饱饭,有时候,仅仅靠一个黑面馒头放牛到天黑。

即便如此,地主仍然没有“放过”她和她的亲人。1929年,刘汉润的母亲在为地主家干活时被打死,在地主的骂声中,她和父亲用草席裹住母亲的尸体草草埋葬,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革命的种子。“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,哪有穷苦人说理的地方?”刘汉润曾悲痛地说。

母亲去世后不久,为了减轻父亲的重担,刘汉润决定自食其力、出门要饭。不幸的是,在一个雨天,冻饿交加使她昏睡了过去。那年,她年仅15岁。
“我醒来时,手里多了半个馒头,身旁还坐着两位红军战士。是红军救了我的命!”从此,刘汉润下定决心:将来一定要参加红军!

1933年,红军在刘汉润的家乡宣传政策发动群众,让她看到了穷人翻身的希望,也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。几经周折,刘汉润找到了红军童子团,恳求首长“带她走”。“红军首长看我态度坚决,人也机灵,就同意了。”从此,她便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由于入伍后工作努力,能力突出,刘汉润的职务先后由战士升为排长、连长,并配发了三八式步枪。

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漫漫长征路。1935年5月底,刘汉润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。

1935年6月27日,刘汉润随部队翻越第一座雪山——夹金山。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,山上空气稀薄,终年积雪。同大多数红军将士一样,刘汉润穿着单薄的衣服在肆虐的暴风雪中开始爬山,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穿透她的衣服,冻得她嘴唇发紫,牙齿不由自主地咯咯作响,但她不敢停留,和战友们互相搀扶着,咬紧牙关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地往上爬。爬得越高,空气越来越稀薄,牺牲的战士越来越多。但她还是与大部分战士一样,勇敢地把雪山抛在了身后。
同过雪山时的严寒刺骨相比,过草地时更加凶险艰辛。草地上到处是沼泽,一些红军战士陷进沼泽时距离其他人较远,连姓名都不知道就牺牲了。更让刘汉润记忆深刻的是,由于每次过草地都有半个月之久,沿途荒无人烟,食物严重匮乏,她亲眼目睹了战友王秀莲、饲养员闫平在为寻找食物而牺牲的一幕。

“叫同志,听我言,今天我把草地谈一谈。这草地,真少见,天气一日三大变……不怕苦,不怕难,红军一定能过草地关。叫同志,加把劲,快马加鞭过草地……”翻雪山、过草地虽然艰苦,但刘汉润和战友们仍然坚持创作了许多鼓舞士气的节目,并为大家主动表演。

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,刘汉润也始终紧跟部队,咬牙坚持着。“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我一直走下去!”刘汉润自豪地说。
牢固的纪律意识铸就不朽之师。1936年10月11日,中共中央、中革军委发布《宁夏战役计划》,指示红一、四方面军共同夺取宁夏,完成打通国际通道任务。10月25日深夜,两万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在刚刚结束长征、未经休整的情况下,从甘肃靖远虎豹口横渡黄河,踏上了西征的悲壮历程。

西征开始时,刘汉润担任的是红军西路军妇女先锋团一营三连指导员。这是一支由1300多名女战士组成的部队,是中国红军史上规模最大、人数最多的妇女军人建制。因为她们的前身是川陕根据地赫赫有名的妇女独立团,所以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之为妇女独立团。西路军西渡黄河后,刘汉润所在的妇女先锋团首战吴家山、大捷一条山、坚守永昌城、攻克高台、山丹城屡立战功。徐向前元帅曾给予她们这样的评价:“她们临危不惧、血战到底,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巾帼英雄气概,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光辉业绩将永彪史册。”

“1937年初,马家军向高台县城发动进攻,我的大部分战友在这场血战中牺牲了。后来,在临泽一战、梨园口战斗中妇女团又牺牲400余人。但是,在掩护总部向石窝山转移时,仍然勇敢地完成了阻击任务,我们靠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和铁的纪律。”
据刘汉润回忆,西路军在祁连山打游击时,红军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。还没开春的季节里草根都难找,红军只好在山上找一种风化的红黏土就着雪水充饥。最后,首长决定把马杀掉,让战士们再坚持坚持,一匹马的肉、骨头分到每个人手里只有一小撮。被困的西路军将士们在祁连腹地一直坚持,但山下的守敌一直没有撤退,后来敌人开始了搜山行动,红军突围与敌相遇时,女战士们经过生死拼杀,只突围出来200余人。“作为指导员,我深知,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,除了坚定全连战士跟党走的意志外,还须时时把纪律的约束刻印在全连战士的心里。直到妇女独立团最后200余人被捕,我们始终坚守着铁一般革命的纪律。”

高度的行动自觉诠释对党的忠诚。西路军战败后,刘汉润与红军失去了联系。在失去党组织的那段时间里,她没有收入,生活困难,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,没有忘记履行交纳党费的义务。她坚信,一定会找到党组织,一定有机会交齐失去联络时所欠的党费,就是自己的儿女生病,她都舍不得用。

1949年,刘汉润曾拿着自己积攒了十几年的党费,跑了几十公里路向党组织缴纳党费被婉拒。那一刻,这个在战火面前都没有屈服的红军战士失声痛哭。直至1951年,刘汉润二次入党后,才如愿以偿地补交了13年的党费。至今,《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光荣证》《中国共产党党员党费证》依然是老人最珍贵的两个“红本本”。

刘汉润的生活十分朴素,几十年都没买过新衣服。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也很陈旧简陋,吃饭桌一直用了30多年,直到桌腿坏了才更换了新的。厨房里的一台老冰箱,漆面已经严重磨损,拉手坏了缠上一层厚厚的胶布还在使用。书柜多处裂缝,满是岁月的痕迹,但图书却分门别类、摆放有序。而对于缴纳党费,刘汉润却有着自己的看法:“我是党培养的,钱不算多,添不上斤了添两。”自1998年刘汉润将多年来积攒的720元钱全部作为“特殊党费”上交组织以来,一直坚持交“特殊党费”。2008年6000元、2009年1万元、2016年1万元……“只要活着,还要继续交‘特殊党费’。”刘汉润说。

晚年时,这位历尽磨难,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战斗过的百岁老人,依然坚持不懈地以自己的方式宣传着红军长征精神、宣传着党的纪律规矩,教育着一代又一代“接班人”……

 

Baidu
sogou